[健康播报网] 两性健康频道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两性健康 > 生理心理 > 同性恋 > 正文
揭开同性恋互助婚姻的内幕
健康播报网 2013-11-18 15:51:19 我要投搞

很多时候人们是开明的,但是也会有不开明的人存在。对于同性恋,社会还是不太承认。于是乎,受到社会的压力,家人的压力。同性恋们是非常痛苦的。为了避免被人怀疑,他们选择了结婚。还是互助结婚。对于同性恋互助结婚,我们来看看一个调查报告吧。

江苏同天:Gay man+Lesbian相亲会

只要结了婚,就不再有人怀疑你

7月的南京气温飙升,空气潮湿,令人窒息,沈逸说“像父母对我们的期盼一样”。

沈逸,江苏同天工作组协调人。同天是由英国贝利?马丁基金会赞助的民间志愿者组织,主要面向南京及周边地区同性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,志愿者均为Gay man或者Lesbian(拉拉)。同天成立5年,算是与媒体接触较多的社区工作组,但沈逸和他的伙伴们一直严格地保护着自己的真实身份,即使圈中人,也仅仅只是知道“沈逸”这样一个化名而已。沈逸认为,在中国传统社会框架里,对同性爱明里暗里的歧视无处不在,同性爱者身份仍然为一个过于敏感的话题,如果身份被人发现,“可能会有危险。”

中国大约有3000万同性爱者,相比无比庞大的异性恋主流社会,他们属于边缘社区人群。为了保证自己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得到平等的权利,绝大多数同性爱者选择在主流社会中扮演异性恋者的角色,而考验角色是否扮演成功的标志为婚姻,“只要结了婚,就不再有人怀疑你。”沈逸说。

作为一个年届30岁的Gay man,沈逸自然也面临婚姻的压力,他相信这是当前同志圈中的普遍压力。“因为中国同志圈中主流人群是70年代的人,他们出生于文革结束前后,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,在踏入社会的阶段经历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,目前已经逐渐融入社会主流群体。现在他们正好到了30岁左右,是中国传统的男人‘三十而立’的阶段,也正处于‘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’的尴尬期。他们既不愿意暴露身份,同时又要面对婚姻与个人品质评价相挂钩的社会现实,所以,他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。”

互助婚姻,又叫形式婚姻,也有人叫它“假凤虚凰”,主要是Gay man和拉拉结婚。他们在一起的结合,只需要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,有的甚至只举办一场民俗婚礼,用它来告知亲人、朋友、同事。这种婚姻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组建家庭,没有实质性的家庭关系,没有共同财产,双方依然仍然保持完整的自我,保持同志身份在人格和生理上的独立,“他们只是借助婚姻这种形式做壳,来抵挡家庭和社会对其婚姻方面的要求。”

目前,国内互助婚姻模式有紧密型、松散型、半松散型。紧密型像正常夫妻一样,住在一个屋檐下,但可以带各自的伴侣回家;半松散型基本上是一人有一套房子,彼此定期同住几天,过年过节正常回家。同天志愿者、25岁的小新说,现在很多年轻人提倡的是松散型,各自过各自的生活,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事需要出现时,双方才一起共同露面,平常保持朋友或者协议的关系。

沈逸告诉记者,互助婚姻这种模式正迅速在同志圈中流行开来,全国已有500多对先行者,仅江苏,初步统计就有60多例。

寻求出路

江苏同天工作组大约在一年前开始积极推动互助婚姻的模式,这基于工作组成员的共同理念,“我们社区工作组不提倡和异性爱者结婚,不能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去伤害无辜人群,那样产生的后果会对整个社区人群的形象有影响。”“而且还容易把性病、艾滋病等疾病传播给伴侣,那样更不好。”毕业于医学院的志愿者张天补充道。

南京地区估计有10万同性恋者,同天工作组准确界定了他们互助婚姻的服务对象: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,经济独立,已经不怎么喜欢到酒吧等公共场合去玩,而且内心开始渴望比较稳定的东西。根据经验,沈逸认为这个阶段的Gay man和拉拉婚姻压力最大,“有的甚至因此自杀,或者出家。”同天希望用互助婚姻的模式,帮助这个群体去主动选择一种新的家庭关系,“找到出路。”

但在观念推广的过程中,沈逸他们发现仅靠Gay man和拉拉自己,很难找到互助婚姻的对象。本来Gay man的数量就大于拉拉,而且Gay man都喜欢选择拉拉中的P(女性角色),而拉拉比较喜欢男性气质明显的Gay man,加之拉拉里的P很多是双性恋者,他们将来是会跟男性结婚的。这样实际上可以形成互助婚姻关系的男女同性爱者的比例可能是100:1。更特别的一点,Gay man和拉拉虽然同为同性恋者,但两个圈子彼此却没什么交往。Gay man和拉拉,在茫茫人海中,他们看起来都像异性恋者。

 1/6    1 2 3 4 5 6 下一页 尾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