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人群养生 > 老人 > 正文

老人担心哪些健康问题

摘要:担心之1: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 不少老年人刚退下来时,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无价值感。 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,表现形式多种多样。有的
健康播报网 2013-11-16 12:46:36 我要投搞

  担心之4:“老年痴呆”遭歧视

 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名为《痴呆:一项公共卫生重点》的报告显示,目前全世界有近356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,预计到2030年,患者将增至6570万名,到2050年将达到现在的3倍。局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,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.2%。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800万,接近全世界患者总数的1/4,且患病率逐年上升。

 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,主要表现为记忆、智能障碍、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。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,活动减少,性格孤僻,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。

  很多人认为,老年痴呆症称呼欠缺人文关怀,有必要更名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,“老年痴呆”的叫法已由失智症、失忆症等替代以显人文关怀,比如说在香港地区为“脑退化症”;在台湾地区为老人失智症;在日本,则被更名为老人认知症。其实,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,如焦虑症、抑郁症、精神发育迟滞等,实际上“老年痴呆症”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,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,而是记忆智能障碍、情感淡漠、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“痴呆症候群”。

  “名字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,如果起点是错误的,终点往往也是错误的”,有人认为,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、只通过名称浅表理解,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歧视态度,因此,“老年痴呆”更名似乎有益。有专家甚至认为,更名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,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引起人们对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视。卫生部表示,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“阿尔茨海默病”。然而,态度是复杂的问题,态度的改变并非“更名”那么容易,老年痴呆症更名,能实现减轻歧视的愿望自然很好。

  建议: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或疑似者外出时,要带有家庭联系信息的标识如腕带、卡片等防范走失。记忆严重损伤、智能障碍者或符合诊断的要专人护理。通过治疗、康复,可起到减缓病情作用。

  延伸阅读

  老人的黄昏心理

  阿尔茨海默病、老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影响老人生命生活质量,理应受到重视与治疗。其实,因为年龄上、身体上的特点导致老年人精神、心理方面的困扰很多,尤其是老年人特有的黄昏心理现象,需要人们特别关注,从而更好地关爱老年人。

  不安全心理:有些老年人对外界常常持有一种反感、偏见的态度,封闭自己,很少与人交流,同时,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,逐渐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,恐惧得病、害怕死亡的到来等。

  认知能力减弱: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,大脑功能发生改变,导致感觉能力降低、意识性差、反应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
  孤独和依赖: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,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。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,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、心神不定。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,被动顺从,感情脆弱,犹豫不决,畏缩不前等。长期的依赖心理会导致情绪不稳,感觉退化。

  易怒和恐惧:老年人易伤感、易激怒。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,是不会对这点小事生气的,从而产生懊悔心理。恐惧更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,表现为害怕,有受惊的感觉。